上星期六和何家人去了鶯歌老街
這是我第一次去逛這條街
一直很喜歡陶瓷器,尤其是瓷
色澤、造型、透度、觸感種種
讓我從心底地讚嘆細緻、讚嘆美

曾經去報名過文山社大手工玩陶的課程
想像自己也能享受創作藝術的喜悅
但第一堂課程聽完老師解說,我就打了退堂鼓
我發現自己根本就討厭手上沾滿泥巴的感覺,
那機器呼嚕轉動的聲音,讓我直覺它想咬我
從此.......專心選擇欣賞

然而那樣美麗的東西,卻就是從最不起眼的東西
土、水、火、風層層歷練而來
從最現實的需求出發,智慧發展出技術、滿足生活所需
然後,碗可以不止用來盛物、罐不止用來裝水
允許夢想、允許其他的可能
用創作呈現美
用的材料都相同
但是作生活陶器跟精緻瓷器的人
看待原料的方式不同
對於成品的想像不同
然後,發展出種種的技巧,成就出實用或藝術
每個人做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值得貢獻的
沒有好或不好,只是不同

不同
是需要相互地對照與看見,才是有所不同
有某一種參照的標準
我和你不同,是拿我和你來作比較
如果世間只有我,就無所謂不同

想想,所謂的比較、層級、相對性這樣的東西,
其實也就是某一種分工、合作
正是因為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眼光、價值
才能有合作
才能創造出未知
每個人提供自己的一部份,拼湊起來的卻大於每個人所提供的總和
真是奇妙ㄟ 這世界

附註:
一、乾兒子對音樂聲特別有興趣,他爸媽在逛街的時候,他拉著我去聽某一戶店家傳來的擊鑼聲,
我們前進到接近店家的時候,忽然擊鑼聲停,換成轟隆的大鼓。
他停下腳步,拉著我的手往回走。
我問他說:「東東,你會害怕嗎?」
東東說:「還沒有怕。」
他解釋道:「打鼓而已,沒有打人,還沒有怕。」

二、我在老街買了一個陶笛,何東耘開心不已,稱陶笛為「吹口氣」,我們兩人一路搶個不停。
回到家之後,我照著本子練習,吹出來的聲音卻跟老闆教的完全不一樣
但東東還記得老闆的兒子坐在店口招攬客人用那個陶笛的樣式,與我買的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25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