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信義路上因為捷運信義線的動工,一整排的大王椰子有計畫地被搬移

這消息在新聞上是看見的 ,偶爾走在信義路上也會看見一棵棵被包裝好的椰子樹

但是昨天突然覺得信義路的顏色變了  變得更光亮而刺眼

夏天的豔陽照出的是這條街道、這個都市的貧瘠

我對於這條看了三十來年的馬路瞬間感到不能適應

這條路不是沒有經歷過變更

但缺乏了道路中間的綠意,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彷彿不認識這條路

之二

媽媽又在佈置自己的空間   趁著家裡有壯丁_何爸

她把一張二人座的木椅從二樓搬到三樓的小花園

以我來想,這樣的空間利用方式,原來曬衣服的位置下面放了一張二人座的椅子,曬衣服變得不方便之外,我很難想像坐在一堆褻衣之下會是一種休閒的事??

不過,我能理解的是,媽媽需要在這個家中擁有有自由擺放東西、布置空間的需求    所以我沒有說話    當她問我的時候   我會說這樣很好

二十坪的三層樓透天厝矗立了三十幾年

最多的時候,住了九個人,阿媽、爸、媽和六個女兒

空間要夠用就是一件難事了

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對於空間的需求不同,加上生涯的自然流動,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

我是從高中開始就去住校的,雖然我念的學校、工作都不離開臺北縣市,但是為了我的愛睡覺,所以住過北投、陽明山、深坑、石碇

三年前因為阿媽過世,因為覺得自己該學著對家庭多負些責任,我才搬回家

現在我和三姐、爸媽住的文昌街的老房子就是三十幾年來一家住的老房子

老四夫婦和老么在嘉興街的二樓公寓住了五六年了,現在還成立了一個公司在那裡

老大十年前出家之後,就是一直和師父住建國南路的精舍中

老二離婚之後,一陣子住到嘉興街,一年多前離家沒有消息,近來聯絡上,聽說是住到新店去了

出家的大姊就不計入塵數,而家裡的孩子大約除了我,都在構思要買自己的房子,也都達成了自己的願望

住回家裡來之後,我逐漸可以理解在這空間中容易窒息的原因

老爸像是地縛靈一樣地守著這棟房子   這是他的全部  

他需要覺得自己當家作主   而這需要蓋過了他對於現實地接受   現實上他已經是了,但他總覺得不夠

我和三姊有自己的工作 

 三姊雖然對於空間有自己的想望與恐懼,但也買了一間在淡水的預售屋

我則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家中的存在有一種重量

我對於在這個家中的空間的要求   自己覺得是很理性地溝通協調

但是對爸媽而言  好像是一種不得不尊敬的讓步 

而媽媽對於空間的需求   最常是和老爸的心理糾結相互干擾

他們互相支持地是一種週期性的忍讓與翻臉的處理方式

也就這樣過了四、五十年

之三

前陣子遭遇了一場情緒的雷雨

我習慣地處理的方式總是找個地方好好地大哭一場

鑽到事情裡、進到情緒裡沈浸

常常可以幫我胡思亂想之後  有時突現清明

這一次  是個炎夏的午後

我的房間在三樓的頂樓加蓋  悶熱異常

想到要開冷氣  不管怎麼樣都覺得不夠冷   電費的額外支出伴隨著老爸的臉出現~~~

我想要一個不受打擾   可以盡情哭泣的空間     讓我安心又不用擔心周遭異樣的眼神

於是我打通電話給聰妹    坐上遊覽車  出發去台南

一路上哭哭   睡睡   醒醒    想事情    也看看窗外的天空    不想事情  就看看電影

去的時候還在低潮     回來的時候逐漸覺得自己又重新恢復心理底層的柔軟

我在想二年之後 我也要開始去買自己的一間房子

單純地為自己  有一個可以放聲大哭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25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