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系統排列實務入門》波圖.烏沙漠(Bertold Ulsamer)著,
周鼎文翻譯、李佳儒協助翻譯,台灣海寧格機構出版



第一部份 基礎與態度
「在原生家庭的排列裡,它的目標不是去揭露家庭裡所有秘密的連結,而是檢視影響最大的糾葛。它也許阻礙了當事人並限制了他/她的力量,特別重要的是和早期家庭過世成員的連結,或者與被排除在家庭之外的成員的連結。」
「在現在的家庭的排列裡,其目的是去肯定先前伴侶的地為,並且澄清伴侶彼此的關係及和孩子的關係。」(P.21)

「通常,在某個特別位置下,似乎能將所有的事都放回和諧的秩序中,在那個時候,所有的代表都會感到輕鬆,而這個排列工作就會停在那個點上。當事人藉由站在排列中代表他/她自己的位置上,得到這個新的畫面。」(P.22)

「在排列中,...(中略)....。代表們會意識到他們所不認識的那個人的感覺和關係。」(P.23)

「引用海寧格的話:『我相信對一個治療師而言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於在所謂「奧秘」的界限前停下。』」(P.26)

「僅僅只是要去排列家族的那個決定,就可以啟動這個場域。」(P.28)

「排列僅僅顯示存在於家庭裡的能量,把排列中呈現的情況含沙射影地套在事實上,是一個很大的誘惑。」(P.30)

「我們會面臨到在排列中的事實,但它不必然是代表真實的事件。一個排列能帶給我們和隱藏在家族系統背後的深層運作力量接觸。」(P.32)

『當指導員能夠創造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感覺到和這些力量的連結,而且僅有在指導員有力量遠遠撤退但仍然對整個過程維持警覺時,這些才有可能發生。這聽起來矛盾卻又正確;一個指導員要全然行動,同時,也要完全不動。』(P.38)

「改變的力量來自於和當下的接觸。通常,我們只有部分的注意力聚焦於當下和另一個人的接觸。......在相同的時間裡,我們也在進行夢想、思考、解釋和判斷。...(中略)...只有我們的感官覺知能帶領我們直接和真實的當下接觸。」

『有許多道路通往真理。我自己選擇了一條我熟悉的道路,但還有許多其他的道路。...(中略)...每個人在自己的道路上都是如此美麗。』(P.42)

『在思考任何一個議題時,兩個人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看待它。當其中一個人有一個洞察時,那一定不同於另一個人。生命的圓滿不能被縮減成一條道路。洞察從覺知中發生。許多人藉著假設或目標,從覺知中撤退,以思考取代真正去看,那就太輕率了。』

『當覺知遇到覺知,它們相互提昇。缺少覺知的思考會不斷的在相同的事件上轉圈圈----也就是,在那些已經知道的是上,思考本身無法有新的洞察。洞察來自於覺知,而被思考所跟隨。它由覺知開始,由思考延續。』(P.43)

「療癒是一種禮物。......當它發生時,對於病人和指導員都是一個奇蹟,它不是掌握在任何一個人的手裡。在某些療法裡,你可以確切計畫你想要什麼發生,...(中略)...。但是當問題和命運、生死、牽連糾葛或罪惡感有關時,它是不可能照計畫進行的。你不能藉由跟隨某個特定模式,完成某個特定結果,......。就像領域到洞見一樣,當它來臨時,它是個禮物,如果你能退守,你將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這樣的洞見,深睿的洞見。」(P.47)

「每當我先承認我的恐懼,我會經驗到一種自由的感覺。」

「我對我自己說:『恐懼也是正在發生中的一部份。』」(P.48)

「對於第二或第三代家族系統排列帶領者的窘境是:許多要素已經被發現,而家族系統排列依賴自然秩序的規則已變得清晰,因為它變得難以去找到一雙純粹的、無污點的眼睛,為新的事物打開。」(P.50)

「對所有當下顯現的事物保持開放是基本的態度,它能保證讓事物維持在流動中。」(P.51)

「和諧意味著同意世界如是的樣子,它會持續出現挑戰。在家族系統排列裡,我們以縮小版的方式和全部的生命相遇,美麗和醜陋一起展現,愛和恨及戰爭也同時出現,還有令人驚嚇的邪惡和恐怖。接受所有的這一切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勇氣。」(P.54)

「孩子們承接家族能量的理由是源於他們對家人的愛。在任何解決方法中,最重要的準則是,因為愛而發生的一切只能透過愛來解決。」(P.57)

『解決是不容易的部分。許多時候人們看到解決的方向,感覺到力量,並且移動到正確的地方一會兒,然後他們退回到舊有的連結狀態。就某方面來說,停留在解決的狀態上是個孤單的歷程。』

『透過解決,我們仍舊可以和其他人維持連結,但是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不再是相同的溫暖和親密感,這種親密有一種輕鬆和自在,是帶著距離的親密。那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退回到舊有的連結,就像回到母親的懷抱一樣。當你看到這樣的情況,不要試著阻止它。』(P.60)


「好的指導員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有能力獲得當事人的允許去接近他們,能接觸另一個人的能力是治療藝術的基礎,雖然因人而有不同的細節差異。」(P.68)

「指導員同情當事人的結果是讓當事人產生及增強自憐。這個人得以自由的沈溺在自憐的情緒裡。而下一步自然就是找一個人,為所有發生的一切責備他。這個找尋犯罪者的活動會轉向內或向外。」(P.69)

「尊重能夠將另一個人隔離和分開,但同時能讓你去感覺你自己的力量,並平等的看待對方。」(P.71)

「每個人傾向於以一種他們希望聽到別人說話的速度去表達他們自己。」(P.75)

「成熟是不能強迫的。生命的經驗不可能用一種快速的方式累積。假如我能安住於當下的經驗,我將能在下一個階段中學得更好。如果我能更進入一個抵觸我本身界限的新經驗裡,並且更勇於冒險,我將獲得更多的生命經驗。另外附加一個因素,那就是個人的真誠,要對自己以及他人真實。」(P.76-77)

「如果你因為情況已經來到你的極限,所以你中斷了排列,並且承認它,這對於當事人是有益的。...(中略)...。一個排列如果因此而被中斷,它將擁有和其他排列同等強大的能量。」(P.78)

「總有一些內在的抗拒讓你難以站在自己的界限旁,此時去覺察你自己的企圖是個很好的做法。」(P.79)

『你必須將你自己約束在你真正所覺知到的上面,那麼你就會一步一步學到。如果你維持在界限內,你將可以把工作做好。若你超過了這些界限,你和其他人都會覺得不舒服。維持在界限內,每件事都將有其次序。』(P.81)

『你愈能成功地將自己維持在一個專注的狀態,保持在事件之外,就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藉由退守,我讓出空間給事情發生。這是個非常謙遜的過程,和科學化的歷程完全相反。』

『對於有興趣跟隨這條道路的指導員必須從基本的地方開始,就像一棵橡樹源自於一顆橡子般。只要將你自己放在這條道路上,你將會被引導向前。然後,你將能夠面對並且處理越來越困難的議題。』(P.85)


***************************************************************************************************************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重看這本書,
每一次閱讀都伴隨著我自己在家族系統排列工作上累積不同的身份與經驗
而得以不同的眼光,從書中汲取養分

今年過年,我和大惠師與韋慧討論組成「如如工作坊」,
輪流練習帶領家族系統排列
我們定位這是個學習團體:
「不以問題解決或治療為導向,而以家庭動力的浮現或體驗系統排列為主要目的。」
在6/29團體第一次的聚會中,我第一次帶領了一個陌生人的排列
再回頭來看這本書
我發現當我在學習或者是實際帶領家族系統排列工作的時候,
我無法思考當下那個場域之外的事物,
除了當下該如何進行,能夠讓當事人有尋回力量的可能,
(在觀看老師們的排列時,還會有『啊!原來是這樣!』的讚嘆)
其他的,我無法思考。

但我也在想,幸好,我無法思考
否則我一定會因為腦海中種種他人可能的評斷而傷透了腦筋
而變得完全不敢嘗試可能的步驟
是無知又不是全然的無知
有企圖,但是又不是很確切地知道該如何完成自己的企圖
於是我且戰且走
一面細細地觀察當事人的反應
一面靜靜地聆聽代表們的狀況
現在的我,還沒有所謂「結束地畫面來到心中」的那種美妙
只能這樣,默默的努力著,站在自己現在所能走到的位置
似乎是還想要與當事人一同保有每一個排列(不論是否被完成)的力量
排列結束之後,我也很難對於整個排列的過程、對於自己在其中的選擇有所評斷
但我能說,我盡了我最大的可能去做到最好

我為:我排列過事件的家族,為我擔任過代表的排列,
甚至是我所觀看的每一個排列
保留一個位置
空白的模糊,伴隨著沈沈的重量,在我的身體裡面
這個重量提醒著我,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這個重量幫助我安穩地行走,而不至於輕飄飄地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25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