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接觸到「敘事」的人都會很喜歡
我在猜想,那是因為敘事其實是一種我們渴望自己被對待的方式
在關係中接觸的人,全然地傾聽、陪伴我,在我遭遇困擾的時候
對方知道我在生活上有困擾、有創傷,但更清楚我這個人並不等於那些問題、那些傷
他願意在接觸的當下就是全心地「在」,和我一起探索問題與我的關係、從我的生命軌跡中尋找資源
不止是有困擾的需要被關注、被傾聽
遇到開心的事情,感覺自己在某一點上有所成就的時候
我也需要有人能夠分享,單純地感染我的喜悅
無論歡喜或悲傷,透過被「敘事」的對待,
我好像就能看到自己的一點點好,
而有的時候,我還能從那一點點好中找出一些能夠擴展出其他的好的力量
這兩天的敘事工作坊,我所認識的敘事
是我期望在與人、與自己地關係中所能獲得的最佳品質

也許是我並非從事助人工作
對我來說,參加敘事治療工作坊,沒有急切運用在工作上的需求
也因此在這兩天
觸動我的許多地方,反而是熙娟老師分享她在生活中的一些很敘事的經驗
像是當她說她跟先生兩個人,前幾天一起散步的時候,
她想起這二十多年來,一路兩人一起走來的相互扶持,她就對先生說:「謝謝,謝謝你的陪伴」
這樣的一個場景就令我動容
也像是她在訪問個案的時候,只要觀察她的肢體與表情,
就知道她是全然地在那當下,傾聽著、陪伴著,
跟隨著訪問的情節高低起伏,她也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情感,然後一小步、一小步地,不刻意,但就往前了
不虛假,並非為了工作或教學而假裝關懷,這讓我覺得安心

熙娟老師對於敘事治療的介紹
也才讓我發現其實在還不認識敘事之前,我就已經從敘事中受惠許多,
那種受惠是直接地來自於我和香君的相處當中,總是感覺到被承接與被真誠地對待
如果敘事只被當成是治療方式或是某種技能,那就太可惜了
幸好事實上,這兩位好老師也讓我知道敘事並不只是如此被用,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敘事讓她們在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在生活中的實踐,讓她的生命與關係的品質有著隱隱地不同
那種不同並不似風如潮般,強勢地透過各種管道行銷,讓人喘不過氣來
而是像空氣一樣,存在著、被需要,但也許我們並不常察覺

這兩天,在工作坊中發現許多的感動
包含重新認識志豪、曉琦、斐利安
(這些我以為我認識,但他們總能展現出不同的可敬與可愛的人們)
包含新認識的伙伴,阿月、永貞、柏舟、雪蓉、承恩媽媽以及願意分享故事的人們
這兩天的工作坊
我帶走的是一點點對自己的新的認識
發現原來在某些時候,我也是敘事的,那樣的我是我自己喜歡的,而且回想起來,好像也讓身邊人有一點點讚許與感受的
然後,我還帶走了一點點勇氣
我在筆記本上寫下:「就先從探訪自己的生命故事開始,練習著這樣的思維方式,敘事地看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25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