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告訴我,他到我常去的書店受到一些特別的照顧
他小心翼翼地問我說,「你沒有受到這樣的對待嗎?」
依他描述老闆地特別殷勤招呼,如奉上賓。
AS體質特殊,這樣的事情對他而言即使司空見慣也是一種背負的壓力
而我聽完  笑了  
好久沒去那家店了
這麼一說,的確回憶起來記憶中有幾次老闆非常的尚禮招待
但也有過他很忙別的事情打聲招呼 我也自知地笑著說:「你忙,我自己找書」的時候
或者是匆匆忙忙地錯身而過  他微笑的眼神讓我看不出來他還記不記得我
更有幾次我隱身在書架前  因為實在靜默  還讓老闆走來時有一種突然看到我的驚嚇
相較於他,我所受的待遇   恩~~並不太尊榮   
 
 
提起那間書店,讓我想到自己曾經有的一種心情
曾經我很希望自己是在這世間能夠獨特的被認出來與他人不同的一些什麼
尤其是在剛接觸新時代、佛學思想的那時
總覺得好希望自己被某位高僧大德或靈能者認出來是我就是某種傳人、有特殊非凡能力之類的
很渴望自己心中有一股不凡,那不凡是連自己都不知道的 
有這樣的心情當然有那時候的心理背景
希望經由他人的認證讓自己知道自己具有原本自己所不知的「不凡」
尤其是因為,
在我的心裡,我認為自己相當地平凡
我啊,好像沒有什麼可以提供給別人在這世間辨認出我來的特質
像一般平常人一樣的長大,唸書中等、相貌中等,一路平平順順地中等
小時候,很渴望有人突然告訴我,我是某戶較好的人家(不會吵架的那種叫較好)寄養的
唸書畢了業求職也中等   情感上不能說很順利但也像一般人一樣有歡聚離合
在念佛學研究所的時候   一剎那受到宗教上大量的「奇蹟」衝擊
接觸了催眠、新時代思想(賽斯、歐林、昂宿星人)的一堆通靈書籍
讓我開始渴望起另外一種「不凡」  但因為自知其實沒有這種「不凡」
因此還蠻渴望有一種外界的聲音來肯定我有一種我不知道的我
那種期待,後來當然是失望囉~~~
就像是小時候的我等了很久,終於發現我和妹妹簡直像是隔了兩年才出生的雙胞胎時,
驚覺到不可能有很好的人家,隔兩年來這種很壞的人家寄養一個小孩的事情發生的那種認命
 
 
奇怪的是  那類書籍越看越多  思考的範圍與層次變得較以往寬廣
突然發現自己似乎開始能夠比較敏感地察覺別人的想法或自己身體的狀況、情緒的變化
就像是書上所描述的,有一種「內在感官能力」的發展
有一陣子   靜了下來    能夠有一種特殊的感受  是在揀選著接受天地間無處不在地訊息
那時,我第一次懂得了為什麼近代佛教提倡「人間佛教」
為什麼  印順導師說「成佛在人間」
知道了人的心念力量的巨大  感官的延伸只是一種附加的開放與可能
但也知道,要去除在人世間的這些煩惱不能倚靠著通靈的能力 
而是在於自己視野與心念要不斷地自省、覺察,修證在自己的行為、生活當中
那時的心念一轉  對於別人有沒有能夠發掘我的「不同」   相形之下就不那麼重要了
回過頭來  反是看到身邊的每個人其實都充滿著開展自身的無限可能  種子已在心裏
 
 
也連接著想到,昨天和怡伶聊天,她問我說,我們兩個是平等的嘛?
我原先想著就人的本質當然是啊,
但一轉念間,想到怡伶在問的是關係中的對不對等,她覺得自己總像個小孩,而我是大人
我也認真的想想,於是我說:
我覺得我是一個多角體,你也是
   有些地方我比你多,有些地方你比我多
   有些地方我們合的來,有些不行
  平等嗎?我不知道」
是的,平等嗎?我真不知道,要從哪裡說呢?
我們常說人生而平等,也說要追求一種正義公平
就每個人成就的最後的境界而言,我相信那是平等的
就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價值而言,我也相信那是平等的
但就每個人在這世間呈現的樣貌,那是個人的自由意志,天生條件、社會資源、遭遇各有不同,
平等嗎?我不覺得 
在相互關係的對待之中、 權力架構中,平等嗎?我也不覺得
即使是我現在可以坐在這裡發表這樣的論點,就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一種特權了,平等嗎?絕不
但正義公平又確然在這人世間,在社會群體與個人的互動中有建立的必要
有一些原則性的、普世的正義公平要被建立 
 
就人的本質價值要怎麼走到現實中的千差萬別呢?
以前我渴望從茫茫人海中被看到
現在我從看到自己的可能去看到所有的人都可能
人存在著相異,也存在著相同
個人不會被淹沒在人海中
但不瞭解人海而看到的個人會失卻準確度
人的千差萬別造就了世間的多元變化的美麗
我   在這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25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