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認識的女友
春天結束的時候,在網路上留言跟我斷交
一開始,感覺憤怒又難過,想找出理由、也想著是不是該作些什麼回報?!
更回想了起一堆過去相處時自己的無耐與委屈非常....非常....地不甘心!
不甘心為什麼是我被告知斷交呢?!若是大吵一架我還稍稍能接受
最好應該是我告知她斷交的消息,感覺爽多了!
不甘心的是,整個在氣勢上就輸了一截、已然落失先機
不甘心的是,彷彿背負著一些不被告知的黑暗之類的.......
哈~~~不過,意外地收穫是
我也算是體驗了以前被我告知分手的人們某種程度的心情)

一、兩個月的時間,越想越氣悶
談起這件事總是帶著彆扭與憂傷
幸好,整個夏天過了之後
時間的魔法就幫忙我,讓情緒慢慢變了淡薄
想想,人情這回事有些可悲
我們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與耐性學習相處
一旦選擇放棄,兩、三個月卻差不多可以療傷
留下對生命的瞭解、感激以及一些些失落

秋風悄悄吹起的時候,工作上的倫理衝突令我煩悶
察覺自己一直重複抱怨,卻沒什麼實際改變
「這不是我喜歡的自己」一天散步在敦化南路上,突然這麼想
我還總以為自己是相當成熟到可以勸慰人的那一類型呢?!
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那是因為~以前有她
跟她相處的模式中
其中有一種是我擔任著「勸說者」的角色
我先傾聽她的抱怨(通常是工作上的)、然後分析、提出勸告.....
那勸告或分析,對她來說有沒有實際效用,我無從得知
(即使有幫助,我想也不會太多)
但對我而言,能夠提出忠告的自己,感覺很有力量

我和她同一個工作環境,同一個老闆,有相類似的困境,
表面上,我較不受困,似乎是因為較成熟的心境、不同的過往經驗
當我現在仍然處於相類似的困境,而失去了她令人懷念的抱怨時
回頭去看過去我所謂脫困的處理
某部分也許是因,為她分析困境、從給她勸告中得到了自己的跳脫  :P

我們之間的友誼,曾經讓許多人讚嘆過,不論是長度或深度
我卻從這陣子對事、對人的反思之中,
看見了過往維繫情感的另一波暗潮
(不是應該感覺受傷,然後恨恨地想: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啦!?
或者是要握住其他朋友的手,淚眼婆娑地要對方保證絕對不能這樣對待我?!)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每一種感情的維繫,都有不同於一般性的解讀面向
有些溫馨、有些殘酷、有些理性、有些天真.....
這種種的面向是如何被發掘出來的,那一個比那一個更來的真實?!
是有先後順序,或是光、暗並存,我還沒有自己的答案

想起叔本華有名的刺蝟寓言
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圍繞在一起,
為了取暖,牠們越來越靠近,
可是太接近時會刺到對方,為了避免疼痛,又逐漸散開,
卻失去擠在一起的好處,而再度冷得發抖,於是又慢慢靠近,
這個過程循環幾次後,終於找到最舒適的距離,既不會太冷,也不會刺痛彼此。」
人際間距離的拿捏是多麼困難的課題
對我特別是這樣,記憶中,好幾次類似這樣的事情隔幾年就發生
也許到了人生的最後,我也還不能將人與人間互動分寸掌握精準

叔本華的結局是這樣告終的:
內在具有大量溫暖的人,寧可與其他人保持距離,所以比較不會造成和遭遇困擾。
但是根據其他的資料來看,即便是下了這樣結論的叔本華,
一生中也忍不住渴求與人有接觸的溫暖,直到他的人生終止
而熱愛刺蝟寓言的我
知道自己
和那些渴求溫暖又懼怕傷害的刺蝟沒什麼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25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